根管治療案例
定期檢查的重要性,及時發現問題處理!!
根管治療後根尖病變變小
W小姐因牙齦旁邊冒出了小膿包,來診所找她最信任的醫師看診,醫師幫她拍X光檢查發現,牙齒的根尖有黑影,可能是因為填補物過大且影響到神經慢性發炎,造成口內出現膿包,經過醫師幫W小姐做根管治療且做上假牙保護。
在完成治療之後持續追蹤,在六年後拍X光追蹤,發現根管後病變變小了。
為什麼會根尖牙周炎?
1.可能有撞擊到牙齒
2.有較大的填補物,影響到神經慢性發炎
3.牙裂
為什麼有黑影?
因為發炎組織與膿血都在根管內,往上有填補物覆蓋沒有抒發的開口可以釋放壓力,進而往根尖的地方跑,造成牙齒旁的牙齦出現小膿包。
#顯微
神經壞死引起的牙周破壞
壞的快,恢復的也快
臨床跟理論常常可以相輔相成,但有時卻還要再尋找答案,近來院長就發現一顆植牙旁牙齒有快速的牙周病破壞,經過多次院長跟G先生的勸說:
一來還可以用的牙齒應該要盡量搶救,不能等到不能用在拔掉植牙;
二來雖說離旁邊植牙有一段距離,短期要破壞到植牙的可能性不高,但也不是不可能。
G先生終於同意接受根管治療(日前已接受牙周治療過)。然而神奇的事也就發生了,在經過3.5個月的根管治療、放置柱心+假牙後,牙齒的牙周狀態穩定了許多,骨頭似乎也長回來一些,這讓院長想起以前在成大曾聽過的說法:當組織對疾病的反應惡化得快速時,好得也很快。
R小姐因牙齦長了小膿包前來就診,醫師拍攝X光片後發現根管有黑影,並開始做根管治療,治療結束後發現骨頭有吸收的現象(因細菌將底下的骨頭吃掉了),醫師建議做假牙做保護,並後續追蹤其骨頭狀況。
在根管過後骨頭有長回來,但骨頭生長速度較慢,通常要等半年。
F小姐因舊填補物太大且底下又再蛀牙,影響到神經需要做根管治療,經多次約診治療後進行根管封填。
簡醫師採用垂直封填法,此法會讓封填劑充滿根管且會較為緊密(箭頭處),但返家後不適感也需適應一段時間。
#根管封填
#垂直封填
簡院長6/11聽完錢正原醫師的根管演講後,已遇到兩位下面第一大臼齒有DL「彎曲」牙根要做根管治療的患者,簡院長跟自己也跟護理同仁說要用彈性較好的治療器械,並且做到25號點06錐度即可,當然亦告知患者器械斷掉的高可能性(盡量不要斷,但偶爾還是斷在根管內,所以一定要從小號器械開始用,讓根管尖端裡面盡量乾淨些再換較大號的器械)。再次感謝錢醫師實用且精彩的演講。
#下頷第一大臼齒根管治療
#彎曲牙根
#持續進修
#墨菲定律
透過斷層掃描拍攝
簡醫師發現J同學根尖有個大病變
建議患者到顯微根管給絕美牙醫徐醫師將根管完成。
左圖為治療前病變大小
右圖為完成後,約8個月的追蹤
明顯黑影變小許多,仍還存在一些
由此可見根管治療的相當成功👍🏻👍🏻
近來看了一位患者,百謙院長初步診斷為根尖牙周炎並且其他牙齒有牙根吸收(可能跟日前牙齒🦷撞到有關係,也有可能跟柱心處的牙根裂掉有關);此患者由孩子同學的媽媽介紹而來,此媽媽是君悅在中正路時期的助理同仁,因為認同百謙院長看診認真而介紹,聽說此同仁目前正在植體廠商上班(應該認識不少牙醫師);對此院長感到開心😃感謝前護理同仁介紹,也慶幸自己走在對的道路上。
#認真做
#踏實做
#前助理同仁推薦
#持續努力下去
地板天花板傻傻發不清?!的確在根管治療時,有時不容易分辨是在🦷髓腔的roof?還是已經到了floor。通常百謙院長建議保守些,先把它當作是地板,拍張咬翼片,確認好再繼續open chamber。另外,floor通常不是個平面(因為牙根),再者放大鏡或顯微鏡🔬也可以讓視野更清楚更好判斷。
#根管治療
#牙科顯微鏡
#髓腔打開
今日很開心可以分享徐子翔副院長的案例,此為較單純的根管治療,通常前牙神經管為1~2根(顎側那一根容易被忽略),此案例展現出徐副院長的特質,仔細檢查後發現只有一個根管,在橡皮帳隔離下清潔根管並封填。治療品質高的徐副院長,可以從根尖端處有一個白影得到印證,此代表者紮實的封填。就小編觀察👀,徐副院長的約診已到月底。
#根管治療推薦
#紮實治療
#橡皮帳隔離
#徐子翔牙醫師
日前發現分岔處在後側牙根中段的兩個根管,在百謙院長的努力💪治療下已完成✅,從初始的片子可以發現後側根管在中段消失(可能分岔了),斷層掃描上清楚可見有兩個孔洞(箭頭),所以簡院長治療時,先找到了臉頰側往舌頭側的根管(DL),再從舌頭側往臉頰側找到另一個,藉由治療器械(K file)仔細感受分岔處的位置,已確認兩個根管都有治療到。封填時,先將較不易(較晚)找到的根管(DB)插入封填物質(GP),再插入較易找到的根管,最後兩根封填物質一起燙掉,再往根尖壓封填物質,使其緻密(減少細菌浸入的速度),最後從根管中段開始回填。很開心順利完成根管治療,下一步是柱心跟假牙,希望能幫C小姐將這顆好好保護下來。院長也特別感謝C小姐願意好好配合治療、淳將片子拍得很好👍。
#根管治療
#分岔處在牙根中段的神經管